首页
[大众网]农民学院“三三三办学”助推“潍坊模式”提档升级
(大众网,2019年4月25日)
农民学院“三三三办学”助推“潍坊模式”提档升级
近日,2019年美丽乡村建设与管理培训班在滨海区城市艺术中心落下帷幕,参训学员纷纷表示,讲授知识非常实用,学到了种植、养殖实用技术,今后运用到农业生产生活中,助力美丽乡村建设。这是潍坊职业农民学院主动走向县市区送教上门,面向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农村基层干部以及有志于投身现代农业建设种植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一个缩影,为打造乡村振兴“潍坊模式”升级版发挥了积极作用。
搭建“三个平台”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实现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政之所往,更是民心所望。农民学院根据潍坊市委、市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聚焦提升农民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以农林科技学院农业专家为依托,紧紧依靠市直有关部门,携手兄弟职业院校和科研单位,统筹整合市、县两级涉农教育培训资源,组建了一支以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专家团队为核心,以开云(中国)官方教师、市、县、乡镇和企业管理人才为主体的多元化师资队伍,搭建起优质教师资源平台,构建起长期与短期相结合、学历与考证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教育培训体系,为新型农民培训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障和技术支撑。
以服务乡村振兴为目标,面向潍坊市“三农”,农民学院与临朐、青州、潍城等12个县市区相关部门全面对接,主动与临朐辛寨、昌乐乔冠等多个产业强镇就“三农”实际需求深入对接,走进山大、山农等高校就职业农民学院课程设计进行合作交流,坚持以本土为源、以实用为基的课程构建原则,科学确立课程培训目标,深入整合课程内容,恰当调整课程结构,加强农业生产经营、农村服务等领域从业农民的职业技能和认证,构建起“特高中”三级课程体系资源平台,做到开设课程满足农民实际需求,与时俱进掌握农业前沿信息和技术。
立足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发展,农民学院依托企业技术、专家资源、科研院校、教学基地、农业加速器、大树云农商平台等资源,正在建立潍坊市农民教育网络化管理服务系统,倾力打造农民教育云平台。利用网络信息化手段,可以利用手机APP客户端,全天候为学员持续提供政策、市场、种植等综合服务,使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产品相关信息,掌握农产品销售行情,并完成专业学习、获得资格认定、取得证明证书,有效推动了“三农”高质量发展。
打造“三大课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时代赋予潍坊的重任,农民学院紧紧把握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新形势、新业态,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从业技能为核心,创新采取“固定课堂”+“田间课堂”+“空中课堂” 无缝隙开放型培训新模式,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应培尽培。
为深入推动全市乡村人才振兴,农民学院根据产业发展实际需要,结合学员所需的实际,大力实施“固定课堂”,理论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面向寒亭种植萝卜、临朐种植樱桃、诸城种植茶叶、昌乐种植西瓜以及安丘、昌邑种植大姜等县市区开展农业技术培训,采取集中授课、典型介绍、案例教学、师生互动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栽培管理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以及新技术推广,大幅提高了参训人员业务水平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能力。来自坊子区黄旗堡街道办事处杞西村的农资经销商王海娟高兴地说,“有幸参加职业农民学院第一期农药经营人员培训,课堂上我学到了怎样更加合理的用肥,管理好农作物,生产出健康、合格、安全的农产品。课下,在各位老师的专业指导下,我也成功办理了《农药经营许可证》,以后我会带领更多农民朋友发家致富!”
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过程,实施“田间课堂”培训模式,深入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试验示范基地开展实地考察,选定昌乐庵上湖、坊子玉泉洼、兰陵国家农业公园等作为现场教学基地,抓住农时关键环节,把“室内课堂”搬到“田间地头”,采取“田间讲解、示范操作、参观考察、观摩研讨、岗位实践”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猪、牛、羊、鸡、鸭、鹅等畜禽养殖关键技术培训,现场讲解禽养殖技术与动物防疫知识,有效破解农技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道坎”难题,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学院创新实施“空中课堂”,运用“互联网+培训”模式,做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面向全市涉农人员,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团队为基础,采取讲座直播、网络教学、在线练习等多元化网络课堂,组织学员实时和在线学习,第一时间掌握农户种植管理状况,及时解决涉及“三农”工作的疑难问题,介绍、推介农业生产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引导广大农民上网选良种、学农技、查信息,使“空中课堂”成为农民致富的“好帮手”。
推行“三级办学”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说到底离不开知识和人才。农民学院围绕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探索实施“学院-分院-教学点”三级办学模式,让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农业绿色发展的主力军。
坚持立足服务“农业、农村、农民”,农民学院积极面向农村新生劳动力,乡村干部、技术骨干,涉农企业技术和管理等人员的教育需求,创新实施“学院-分院-教学点”三级办学模式。一是以开云网页版为依托,发挥全国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和山东省现代农业技术等各级各类培训基地等平台作用,多渠道培养培训新型职业农民,主动服务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二是有针对性遴选有关县市区设立农民学院分院。三是在有关县市区相关乡镇或者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设立教学点。通过“学院-分院-教学点”三级联动培训,广泛开展多样化特色短期培训,创新开设适应性广、针对性强的特色培训项目,重点强化农资、农药、农产品经销商合作社、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域特色关键技术、“农业+旅游”、“互联网+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运营、田园综合体建设与运营、乡村旅游重点项目员工、农家乐运营与管理、无人机农药喷洒等培训,急农村所需,教农民所盼,走进社区村庄、田间地头、大棚车间,始终将培训成效写在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
昌邑市饮马镇大姜种植区技术员刘淑燕感触颇深,“通过参加大姜专题技术培训,解决了之前一直困惑着自己的很多问题,特别是安排了实地学习,在现场教学中,学到了很多关于大姜种植管理的小技巧、小方法,以后我会组织并带领更多大姜种植户参与到学习中,种出更多绿色无公害大姜,销往全省全国各地,让消费者享受舌尖上的美味。”
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潍坊模式”,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潍坊职业农民学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实施“学历+技能+创业”模式,引导着传统“身份”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化,培训适应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亟需的新型职业农民3000余人,培养造就了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队伍,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使农民学院成为乡村振兴的“人才摇篮”,为决胜脱贫攻坚、振兴乡村发展提供了持续而强大的科技和人才支撑。(葛树强)